民进:推进城镇化要解决好“后城镇化问题”

浏览量:   时间:2013-06-19  

字号:

    5月6,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要求,“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、推进人的城镇化,研究新型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”,主要是要解决农民的城市户口和户籍问题。

  从目前讨论的农村城镇化措施来看,新型城镇化主要侧重于两方面:一是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问题,试图通过这些措施,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,扭转目前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“生产、就业、消费和居住的不一致;二是人的城镇化问题,解决城市居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不一致;土地、人口城镇化速度不一致”等问题。

  但是,这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:农民进城后的问题,即“后城镇化问题”。“后城镇化问题”主要有:

  一是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,重视子女教育的热情和能力都普遍不高;农民工普遍缺少城市生存必须的实用技能,在城市普遍从事低端的重体力劳动;

  二是许多农二代因为文化素质较低,又不愿意在城市从事艰苦劳动,好逸恶劳,犯罪率较高;许多农民生活格调低下,不良习惯多,卖淫、嫖娼、赌博、斗殴、吸毒、封建迷信、显摆、攀比、铺张浪费司空见惯等问题。

  三是农村教育质量不高、教师资源严重不足。突出表现在农村教师老龄化的现象突出,中年教师断档;学历基本达标,但初始学历层次较低;学科结构不合理,“教非所学”现象严重,教师专任率不高。农村教师的编制、补充机制不完善,优秀教师外流,大量代课教师存在。随着各地相继取消了中等师范学校,农村小学的教师难以补充。大量的农村代课教师存在,大学生往往不选择当农村教师。

  不解决这些问题,就不可能实现农民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,无法真正实现“人的城镇化”,进而无法实现全国的可持续发展。

  因此,人(农民)的城镇化不仅需要解决人的身份(户口、户籍)问题和生产、生活条件问题,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农民的思想、文化素质,尽快适应城市生活,实现农村乃至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政府应该借助即将召开的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“东风”,在所出台的《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(2011-2020)》中,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,提高农民的思想、文化素质,尽快适应城市生活,实现农村乃至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具体建议如下:

  1.增加农民特殊教育机构和设施。希望国家在即将颁布的《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(2011-2020)》中,明确对农村教育的政策倾斜。如鼓励农民再教育学校(或培训班)和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兴办,尽可能让农民及其子女得到免费或低价但是高效的教育;组织专家、学者编撰适合农民兄弟接受程度的文化知识教材、培训教材和实用技能读物,尽量免费发放,其中要特别注意世界观、人生观、道德观、法制观和实用技能的培养与培训;对农民工子弟教育进行师资、教材、场地和设施等方面的扶持;帮助农民工及其子弟升学和就业,鼓励免费中介。采取措施,鼓励农民及其子弟自觉接受教育。

  2.增设农村文化设施,活跃农村文化活动。政府对服务农村、农民的各种文化、体育活动进行资金、政策倾斜,鼓励电影、电视要多面向农村;农民看戏、看电影应该尽量实行免费,购买文化用品价格要倾斜;鼓励城市文艺团体和艺术家免费下乡。建立文化机构和文化人士形成面向基层、为农民免费演出、服务的制度。鼓励农民建立自己的文化、体育活动自治组织,进行资金、设施的支持和人员培训、扶持,培养健康的业余爱好,其中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基础党组织和政府的领导作用。

  3.严厉打击农村封建迷信和不良文化活动。政府一方面鼓励农民从事健康的文体活动,另一方面也要严厉打击农村封建迷信活动和各种不良文化活动,对其中涉及犯罪的一定要绳之以法,可从轻但必须从快,这也是教育广大农民兄弟的重要一环。

  4.利用现有的教育专业学位制度,建立具体可操作的、专门服务于“新型城镇”的继续教育师资的学位教育机制,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教育程度、扎根新型城镇的继续教育教师。   

    5.80后为主体建立面向“新型城镇”的人才培养制度,即:要求80后待业的大学生到“新型城镇”学校服务一定时间,一方面切实了解“新型城镇”的发展,另一方面可以一种相对稳定的方式支持“新型城镇”的教学工作,同时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。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